400-123-4567
一般来说,高考完形填空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通常不会空白。先跳过这两句,就能判断体裁,猜出讲的是什么。如果第一句解释了when、where、who、what,也就是四个W,那么就是记叙文,很有可能是一篇故事;如果第一句提出或解释了某件事,一般就是说明文;如果第一句提出一个论点,那么就是议论文。
第一句话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仔细阅读第一句话就能看出整篇文章的脉络。最后一句话往往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因此,它们是了解文章主旨的窗口,对我们理解整篇文章有着重要的作用。
伊芙琳·格伦尼是苏格兰第一位打击乐独奏家。在一次采访中,她回忆了自己如何克服残疾成为一名打击乐独奏家。
本文主要讲述了苏格兰第一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 Evelyn Glennie 在失聪的情况下成功学习打击乐器的故事。根据第一句话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猜测 Evelyn Glennie 的学习过程一定充满困难,而能够在失聪的情况下学习打击乐器,Evelyn Glennie 一定对音乐充满热情。
使用语法分析解决问题
虽然完形填空主要是根据上下文填空,但也有一些考查语法的题目。针对这类题目,考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学到的词汇知识,分析词(组)的使用范围、动词的及物性与不及物性,并结合句子结构和句子特点等知识,综合评估各个选项,排除干扰。例如:
___8___ 如果我出生于 16 世纪,我就不会有工作。
A. 因为 B. 虽然 C. 如果 D. 因为
【解析】根据下面的句子,我出生于16世纪,这只是一个假设,是一个虚拟语气的条件句。因此,应该用“if”开头。
使用固定搭配解决问题
完形填空对词汇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习语和同义词反义词的区分两个方面。习语是英语中固定的结构形式,即所谓的“成语”,不能随意改变,因此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掌握习语。词义区分题的考查力度有加大的趋势。要做好这类题型,需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搭配、区分词语的能力,尤其是在特定语境中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例如:
他们不会读写。他们不喜欢工作,而且从不洗澡。
A. 拿 B. 洗 C. 跑 D. 盖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搭配“take a bath”,意思是“洗澡”。
使用固定句型解决问题
虽然完形填空测试侧重于上下文理解,但也测试一些固定的句型。掌握这些句型对确定问题的答案非常有帮助。例如:
不久,警察就抓住了小偷。
A. 之后 B. 当 C. 之前 D. 直到
【解析】It wasn't long before...是常用句型,意为“很快……”,在这里表示警察很快就抓住了小偷。
使用重复的信息解决问题
文本复现的信息包括原词的复现、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复现、上下义词的复现、泛化词和代词的复现。文本中存在词汇和结构共现的现象,如与文本主题和意义相关的词的共现、结构共现、同义词共现、修饰语共现、因果共现等。因此,利用上下文来查找信息,解决问题,确定正确答案。例如:
我把头探进去,以为会发生最坏的情况。但令我惊讶的是,房间里一点也不空。里面有家具、窗帘、电视,甚至墙上还挂着画。然后,我的新朋友艾米穿着整齐地坐在精心布置的床上。
A.室友 B.同学 C.邻居 D.同伴
【解析】名词同现,房间,家具,窗帘,电视机等词语出现在空格前,说明坐在整理好的床上的人是“我的”室友。
使用跳读法来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完形填空题的20个空格中总会有一些比较简单的空格,对于这类空格,考生可以先确定它们,然后再逐个攻克其他空格,那些不容易答对的题目可以略过,不要拘泥于规则,一个一个地完成。例如:
“有访客!”乔希突然清醒过来,他又重复道。他抬起头环顾四周。不远处,一群___2___静静地站着看着我们。其中一只___3___朝我们走来。我们俩都跳到___4___上,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1. A. 坐着 B. 呆着 C. 思考 D. 放
2. A. 飞行员 B. 本地人 C. 编辑 D. 助理
3. A. 避免 B. 延迟 C. 开始 D. 期望
4.A.船 B.汽车 C.马 D.脚
【解析】在第一次阅读全文时,我们可以轻松填入第四个空格,即固定组合 jump to one's feet(跳起来);由此,我们还可以推出第三个空格的答案,因为有人开始朝“我们”走来,所以“我们”跳了起来;而根据第一个空格前面的 wide-awake 可以知道它应该是指“Josh and I were fully awake, sat up, and watched around”,因此第一个空格的答案为 A;最后,根据句子开头的 Visitors ,我们可以推断出第二个空格的答案为 B。
使用消除法解决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考生不能很有把握地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可以将排除法与词汇和语法分析结合起来,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准确率。例如:
女人透过眼镜仔细地看着我,然后低声询问我。
A. 像往常一样 B. 一会儿 C. 一会儿 D. 再一次
【解析】本文讲述的是一位没有工作经验的作者找工作的故事。本题的关键词是advantly。既然是“仔细看”的意思,就不能是in aminute(立刻);既然是陌生人,作者也没有找过工作,就不能是as generally(照常);前面没有说作者已经看过一次了,所以用once again(再次)不合理。因此,答案只能是B。
使用逻辑关系解决问题
尝试整体把握逻辑关系,你会惊喜地发现,逻辑关系是攻克完形填空的最好方法。所谓的逻辑关系并非虚无缥缈,它隐藏在句子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中。通过逻辑关系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准确、具体的线索推断出答案的逻辑含义,然后在答案中找到表达相同逻辑含义的选项。这样,题目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1)句子内的逻辑关系
维生素之所以相似,是因为它们是由相同的元素构成的——通常是碳、氢、氧和氮。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元素排列方式不同,并且每种维生素在体内发挥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
A. 大部分时间 B. 部分时间 C. 有时 D. 很少
【解析】文中usually和and是本题逻辑推理的线索。and形成前后并列关系,即usually之前的碳、氢、氧等维生素成分与and之后的氮成分形成并列关系。修饰carbon、hydrogen、oxygen的usually要和45号空格中修饰nitrogen的单词形成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鉴于此,应考虑用usually对应的频率副词来填空45,但语义上与usually稍有不同。mostly和partly都表达部分、数量的意思,与频率无关。really(很少、很少)虽然表达的是频率关系,但其含义与usually相反,不符合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排除。只有选项C sometimes(有时候、有时候)才正确地表达了and前后两部分的逻辑对应关系。因此,C为正确答案。
(2)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里我们发现,所谓的逻辑关系并不是抽象的,它往往通过过渡、让步、递进、因果等明确的逻辑关系词来体现。当然,句子的逻辑关系不一定只体现在句子内部,它也可以渗透到文本的层次,在句子之间表现出来。例如:
克利夫兰女士不会对她的员工管束过严。相反,她鼓励他们以 ___14___ 种方式来做生意。
A. 仍然 B. 然而 C. 相反 D. 虽然
【解析】根据上一句和下一句的意思,我们可以推断出两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个过渡,意思是“老克利夫兰先生用皮带把工人们捆起来(不给工人们任何自由),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相反(相反)她还鼓励员工们。”
(3)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逻辑关系主要体现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上。例如:
并非所有人都能正确看待这一进程。但正确看待这一进程非常重要。
人们普遍承认,20 世纪初计算机的出现,以及 20 世纪 60 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这一进程,尽管其对媒体的影响当时并没有立即显现出来。
A. 确实 B. 因此 C. 但是 D. 因此
【解析】这里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可能是第二段的逻辑体现,第二种则是段落之间的衔接。然而,这道题出现在第二段的第一句,因此从完形填空注重逻辑关系的命题思路来看,我们优先考虑第二种情况。上一段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确地看待这个过程”,而第二段第一句是“大家普遍认为”,这两者之间显然存在逻辑上的对立,这可能体现了一种过渡关系。因此,答案为C。
利用背景知识解决问题
在回答完形填空题时,有时文章中提供的信息是不够的,你还需要结合读者头脑中储存的常识信息,最终给出符合常识的最佳答案。因此,考生的知识面越广,就越容易理解文章。如果你知道所选文章整体上讲的是什么,那么你就能够轻松地在局部区域填写每个空白。因此,在回答完形填空题时,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对世界的了解起着重要作用。
当你对语言的把握不是很好时,可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文化背景和常识,熟练运用。首先,找到并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主线,根据主题猜测细节。注意从重复的单词中寻找和了解文章的氛围。这将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判断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并顺着作者的思路顺利阅读。例如:
在南极点放下英国国旗后,他们在踏上 950 英里的返程之前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
A. 生长 B. 栽培 C. 栽种 D. 铺放
【解析】按常识来说,南极地区冰雪覆盖,要把旗插进旗杆需要很大的力气。这里的plant是“插”或“插牢”的意思,所以答案是plant。
10
使用对比结构解决问题
对比结构经常用来比较或对比两个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高考完形填空题经常用句子之间的对比或同一句子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来设计题目。例如:
一个能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里做作业的学生比一个在狭小、嘈杂、开着电视的房间里做作业的学生要好得多。
A. 有家具 B. 昂贵 C. 舒适 D. 合适
【解析】本题采用相似词组对比,空白处与下面的句子形成对比:a small, noisy room with the TV on。作者想以此来说明“同样的作业”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不公平。答案为C。
11
使用并行结构解决问题
平行结构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密切相关、语法一致的句子或词语连续排列的语言现象,这些结构在形式上整齐对称,在内容上紧密相关。
出题者经常会用相同或相似的平行结构句型来填空,利用表达意义联想或对比的特点。此类平行结构经常出现在高考完形填空文章中。掌握这些结构极其相似的句子,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解题效率。例如:
事故率低的公司制定安全计划,努力组织安全计划,并持续努力保持安全计划的有效性和活跃度。
A. 鲜活 B. 生动 C. 机动 D. 多样
【解析】因为“and”后面的空格与active平行,所以答案为alive,与active含义相似。
12
使用提示和对应关系解决问题
完形填空题虽然也有语法、词组词语的分析,句子结构的考查,但重点还是在于对文章情节发展线索的逻辑考查,提示、对应上下文的思维方式才是突破此类完形填空题型最关键的思维方式。
答题时,考生需要有全局观,思维连贯,理解每个空格的含义,并结合前后句子的含义进行逻辑推理。难选项前后通常会有提示,而且这些提示大多是从后者到前者的。例如:
...他会加入学生团体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农业、潜水和数学。
A.问题 B.主题 C.事项 D.内容
【解析】本题后面的冒号给出提示:农业、潜水和数学是他们谈话中讨论的话题。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本题答案为B。
十三
根据文章的情感基调解答问题
考生在初次通读文章时,应抓住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着重寻找那些反映正向或反向语境的标志性词语或句子。这些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往往对文章的正向或反向语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
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的表弟一定努力让自己恢复状态。结果,在我们比赛的那个时候,我预测比分是 9 比 1,对我有利,但比分却是 7 比 9,埃德领先 50 分。
【解析】惊讶一词道出了事态的转折,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此时用词的变化,努力、成形等积极词语的运用对这些空白的选择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无语、反而都源于惊讶。
14
利用各种线索解决问题
完形填空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因此,考生必须通读整篇文章,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为了答好题目,考生必须寻找字里行间可以利用的线索。如图形形态线索、词汇线索、句法线索、社会文化线索等。还必须根据相关线索进行猜测,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例如:
而且工作人员确认他的飞机将于三天后早上九点起飞……由于三天后他就___44___了,所以安迪没有浪费任何时间。
A. 移动 B. 返回 C. 停留 D. 离开
【解析】单从这一句话来看,考生很难确定正确答案,但结合前面的文字,就能找到空白处的线索——前面文字中出现过的leaving这个词。因此,本题答案为D。